110學年度本校繁星推薦參與學系/學程包括:音樂學系、傳統音樂學系、美術學系、戲劇學系、劇場設計學系、電影創作學系、新媒體藝術學系、動畫學系及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,共計9學系/學程,各學系/學程介紹與招生名額詳如下表所示。有關110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相關期程、申請程序請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繁星推薦專區查看。
以培養專業演奏及創作人才為教學目標。共設有理論與作曲、鍵盤、聲樂、絃樂、管樂、擊樂等主修別。在系務的運作、師資的延聘或課程的設計上,著重在「音樂專業」與「人文科學」的聯結及「本土藝術」和「現代創作」的整合與平衡,故在培養人才與傳授智識、技能上具有國際水準與規模,並開創了北藝大音樂系的獨特風格。
以具代表性的南管樂、北管樂、古琴、琵琶,結合音樂理論為五個主修項目。以保存、傳承、研究並發展傳統音樂為宗旨,兼融傳統與現代,發展精緻傳統音樂。因應臺灣移民社會的發展,延伸至亞洲傳統音樂的學習,並積極開發傳統音樂於當代社會的發展和應用,以培養具本國音樂專業技藝、國際文化視野與時代感的新世代音樂人才。
主要發展規劃分為兩組,「創作組」以創作思維技術能力為主要訴求;「藝術研究組」則發展視覺藝術相關理論。教學課程涵蓋多元專業領域,透過課程的規劃,進階出水墨、繪畫、複合媒體、雕塑、版印媒體、藝術研究等專業。強化學生藝術創作實作及創作媒材的掌握能力,依個人學習需求規劃兼習藝術史學、理論與評論,孕育人文藝術思維,藝術展演能力的藝術創作專才。
戲劇學系創辦於1982年,30年來持續發展,目前共有兩個單位:戲劇學系(學士班、碩士班、博士班)與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。
戲劇學系有理論、劇本創作、導演、表演、舞台監督之主修。
為國內唯一專門培育劇場視覺藝術與技術設計之學系,以單獨招生、個人申請、繁星計畫及特殊選才等多元入學管道,招收對劇場藝術有興趣及潛力的同學。本系教學強調理論與實習並重,培養專業舞台設計、服裝設計、燈光設計與技術設計人才,紮實的課程規劃,奠定學生未來從事表演藝術視覺設計,舞台佈景、道具及機關之設計與製作等相關專業知能與技能,使其成為國內劇場藝術創作與設計之生力軍。
為國內最新成立培育劇情電影藝術與技術人才之高等學府,也是國內專攻電影表演、攝影、錄音、剪輯、美術、特效之大學學系。本學系學士班教育目標為培養有人文素養、具社會關懷與專業倫理的電影創作與技術人才,除在電影歷史與美學上具備紮實的基礎外,並個別在電影表演、攝影、錄音、剪輯、美術、與數位特效等領域內學有專精,使其具備現代電影科技知識與技能,成為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生力軍。
以藝術創作、媒體科技與跨域表演為主要方向,發展前瞻性的整合式新媒體藝術與應用,培養跨領域相關美學創作與數位科技整合人才。結合數位藝術創作理論與美學表現形式之探索,研究與創作最新之互動科技,以反映科技時代之數位藝術新媒體創作。課程規劃主要為培養具備自然、人文、藝術、資訊素養之跨領域知識,並能應用科技於媒體藝術,或應用數位科技於互動藝術。學士班分為「新媒體影像組」、「新媒體科技組」、「新媒體跨域組」。
本系教學特色以動畫製作專屬學術課目為主,創作類型包括手繪動畫、電腦動畫和實驗動畫為主,課程設計從基礎動態素描、人物造型、分鏡、2D動畫、3D動畫、動畫編導到完成動畫影片的製作,一系列專業課程設計,培養動畫藝術相關領域的創作與就業專職人才,本系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講座並每年舉辦關渡國際動畫節活動,內容包括國際動畫影展、國際院校交流和大師工作坊等,結合專業課程設計成為本系教學上的獨有特色。
以音樂與影像的數位內容跨域研創為核心,著重獨立思考、溝通協調、團隊合作能力建構、透過頂尖國內外師資、優秀校友、產官資源及國際平台連結,培育具備音樂與影像跨域創作展演、製作出版能力及國際視野的創新整合領袖人才。
- 音樂學系:7名
- 傳統音樂學系:3名
- 美術學系:6名
- 戲劇學系:4名
- 劇場設計學系:3名
- 電影創作學系:4名
- 新媒體藝術學系:4名
- 動畫學系:4名
-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:2名